籀文以《史籀篇》首句“太史籀书”而得“籀文”名。《史籀篇》为周时史官教学童之字书,系当时制定文字之著作,共15篇。今《说文解字》中所引《史篇》及注明“籀文”者共233字,有人认为《石鼓文》是籀文的代表作。金文即钟鼎文,款识文是殷商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,属大篆范畴,包括了小篆以前的的大部分形体。金文的内容,多为当时祭祀、赐命、田猎、征伐、契约等记录。金文大都文简字少,甚至仅一两字,最长者(毛公鼎)达491字。东周后,简策盛行,列国金器虽时见长铭巨制,实以东周金文之尾声。殷商的金文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,近于图画。商末始有较长的纪年的铭文,周初铭文笔画中间粗重,两头尖尖,或有明显的倷刀形,西周后期,笔画粗细均匀而两头浑圆。春秋中期以后,笔画变细而字体加长。战国铭文由铸变刻,故纤细浅小。所以我们把甲骨文后,秦篆以前的字体笼统的界定为“大篆”范畴。
大篆采用方圆结合的造型方法,在流畅的弧线动势中,揉进了劲健的折笔,既丰富了弧线的内容,又显示了力的存在和运动。后世无论任何字体,都离不开方圆的组合基础。这种由方圆变化而形成的各种造型美,正式我国书体演变所遵循的基本规则。
下为《散氏盘铭文》拓片